青銅為鏡典故
銅鏡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。在西漢年間,人們就開始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表記、信物,取“心心相映”之寓意。生前互相贈送,“朝夕相伴”,死後隨之埋入墓中,以示“生死不渝”。
關於銅鏡的典故很多,成語“破鏡重圓”,典故雖出於南朝陳樂昌公主與駙馬徐德言悲歡離合的一段坎坷經曆,現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後重逢或離異後重歸於好。《戰國策》中一篇很有名氣的文章,寫鄒忌經過“朝服衣冠窺鏡”、“窺鏡而視之”,既照出了自知之明,又以現身說法,啟發齊王自覺納諫,收到了完滿的效果。
古銅鏡的外形除了圓形外,還有方形、八角形。菱花形等等。菱花鏡邊緣為八朵花瓣相同,背麵鑄有花枝禽鳥等小景,此款式在唐朝十分流行,所以有時以“菱花”代指銅鏡。《西廂記》唱詞中有:“恰對菱花,樓上晚妝罷。”由於銅鏡係青銅鑄製,有睦也以“青銅”作為鏡子的代稱。如:“休為奴添淒楚,攬青銅長歎籲(《嬌紅記》)。”唐代司空圖寫過一篇遊戲文章,用擬人化的手法,把銅鏡稱為“容成侯”,又叫“壽光先生”。因此鏡子又有了這兩個雅號。宋代時因回避宋太祖的祖父趙敬的名諱,將“鏡”改為“照”,所以宋代銅鏡也稱作“照子”。

自宋代黃堅在一首《沁園春》裏寫過:“鏡裏拈花,水中捉月,覷著無由近得伊”的詞句,“鏡花水月”成了比喻永遠不能實現的成語。《紅樓夢》中的賈寶玉、林黛玉也因為“一個是水中月,一個是鏡中花”,一部愛情故事也終於成了“悲金悼玉”的悲劇,算是對這個成語的最好的詮注。
相傳有一種能使妖怪現出原形的寶鏡,叫“照妖鏡”,漢代郭憲在《洞冥記》裏這樣描述:“有金鏡,廣四尺,照見魑魅,不獲隱形。”這種照妖鏡在《西遊記》、《封神演義》等神話小說中多有使用。“照妖鏡”當為古人對未來事物的一種幻想,而今這種幻想成了現實,顯微鏡當屬這種範疇。